念佛人與地藏菩薩的因緣

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陳玉璽

延慶文壇(新加坡)

2023年春季號「地藏菩薩專輯」

我的母親於1945年秋天,二次大戰結束後一個多月,以24歲的英年病死於肺結核。在她臥病期間,家父因對地藏菩薩(台灣民俗稱為地藏王)有信仰,曾到鹿港的地藏王廟求籤問卜,據他說,籤詩明示我母親不久人世,無力回天,果然應驗。家父青年喪偶,悲痛之餘,對地藏王之信仰愈加虔誠,常去地藏王廟焚香參拜。

1999年8月底或9月初,家父因心肌梗塞送醫,院方以電擊急救,雖救回一命,但隨即變成植物人,由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插管灌食,家人憂心如焚。大約一個星期後,一位佛友送我一捲地藏菩薩聖號的錄音帶,囑我播放給家父聽,據說會有靈驗。我對不省人事的父親說:「多桑,你一生對地藏王有信仰,我現在放地藏王菩薩聖號給你聽,祂會救度你往生極樂世界,請你放下世間的一切,跟隨地藏王菩薩走吧!」地藏菩薩聖號僅僅播放了兩天,就有奇蹟出現,9月8日凌晨,即921大地震前不到二星期,醫護人員來電話通知家父即將離世,請家屬趕快過來。我從南部任所趕回台北時,父親的大體已移送醫院的太平間,兩位藏傳佛教志工慈悲陪伴我家人助念。

以上是我的父母親與地藏菩薩的一段因緣。

由於對地藏菩薩心存感恩,我在修持禪淨法門的同時,也對地藏菩薩生起信心。家父往生後,我每天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一部迴施功德,祈願地藏菩薩的本願功德力救拔家父往生西方淨土。後來有一位姑媽往生,我也多次到她家裡念誦這部經,祈求地藏菩薩為她超度。

從此我的禪淨修行也多了地藏菩薩的加持力。首先,我認為淨土法門的法義可涵攝地藏菩薩的大悲和大願,在拙著〈佛法果地修行的理路與實踐——從華嚴圓教到彌陀淨土之路〉這篇長文中,有如下一段話:「對於深解佛理的修行者而言,念佛法門的法義可以開展到涵蓋全體佛法智海的精華,工夫可以達到定慧等持的甚深三昧,即念佛三昧;在念佛三昧的無我空性觀照下,一法門可總攝一切法門,一句彌陀名號可開顯無限深廣的佛德智海。此所以蕅益祖師欲以禪淨一體的念佛法門「總攝釋迦一代時教」,親鸞大師在其〈正信偈〉裡也用流麗的漢文寫道:「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由此可見念佛法門可淺可深,佛教各宗派和各法門的智慧精華都含攝於彌陀本願的無量智海裡…….」質言之,只要對地藏菩薩(或其他佛菩薩)生起恭敬信心,其功德智慧的加持力都能顯現於彌陀本願的無量智海以及念佛者的心中。

具體地說,由於我對地藏菩薩的感恩、讚歎和真誠信心,在禪定中觀想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時,靜心默念地藏菩薩名號所涵示的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即時蒙受加持,頓斷煩惱而安住於當下淨土。從淨土法門的觀點來看,「安忍不動如大地」有兩層意涵,一是念佛觀佛達到無生法忍,入正定聚,亦即安住於當下淨土,心不動揺不退轉(即阿彌陀經所說的「阿鞞跋致」);二是念佛觀佛的心廣大寬厚,有如大地厚德載物,念佛功德迴向予淨土聖眾及娑婆眾生,祈能共成佛道、同證菩提。「靜慮深密如秘藏」即是在念佛觀佛中,體悟阿彌陀佛名號所涵攝的無量佛(彌陀本尊)、無量諸佛如來、無量覺無量慧命、無量清淨光明,以及「一佛即一切佛,名無量佛」的甚深法義,如斯觀照,工夫漸深,久之自能臻於念佛三昩,也就是活在當下淨土的意思。

 一般念佛者都會把地藏菩薩(或其他菩薩)的信仰視為雜信雜行,只有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才是正信正行,這恐怕是因為他們把得救的希望寄託在命終以後(往生西方淨土),而不是在現世。然依佛法正理,出世法不離世間法,若現世不能成就淨業(平生業成),命終後是否有淨土可得(命終業成)?這是歷來爭議不休的課題,在此不論。我想說的是,佛法教導世人穢心的本質即是自性清淨心,猶如污水的本質是清淨無染的,經過淨化處理,就能回復本來的清淨性;同樣的道理,人們若能實踐正確和善巧的修行,染妄的心識也能轉化為原本的自性清淨心,心淨則所見國土亦淨,因而諸佛淨土與人間淨土乃是一體不二的。念佛者若能了解這個道理,應可認同地藏菩薩及諸佛菩薩的加持力有助於成就人間淨土,故與彌陀救度可以相輔相成,並行無礙。

我讀地藏菩薩本願經有一心得,分享如下:若想救拔在地獄或人間受苦的親人,光是設供祈福,迴施自己的親人,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擴大心量,秉持「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菩薩精神,發願超拔一切在地獄中受苦的眾生,給予食布施和法布施,進一步發願救度在人間受苦的眾生,不但死後往生西方淨土,而且現世就要遠離貪瞋癡煩惱及罪苦,共創人間淨土。這是世親菩薩在其《往生論》(或譯《淨土論》)中,歸納淨土三經所揭示的「作願門」和「迴向門」的旨趣所在。總之,地藏菩薩的大願和大悲,跟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本願是一脈相通的,惟依善根因緣與至誠信心方得以蒙受加持。

  

Leave a comment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